安陽農機公司二手房走勢:安陽十八紀事:農機公司院+上學
我十八歲去洛陽讀大學,畢業(yè)后在鄭州工作、安家。雖然年年都有幾次回安陽探親,除了春節(jié),每次呆的時間卻很短。
美麗的殷都伴隨我的出生,讓我有了童年的伙伴;她還陪我度過小學、初中和高中,又擁有了眾多的同學和朋友。
離開安陽已三十七年,我對這里的大部分記憶,仍停留在那十八年的歲月當中?,F(xiàn)在,就用我的片言只語,去回想那時的人、記錄那時的事。
一
農機公司院
我們住的院子,坐落在鐵西路的北端東側,是安陽地區(qū)農機局與農機公司共有的家屬院,大家都叫它“農機公司院”或“農機院”。
2018年的農機公司大樓和農機院
下面敘述的前三件事,均與我兒時的玩伴靳愛軍有關。我們倆從小關系就好,所以……嘿嘿。
01 玩沙堆出意外
每個孩子的童年都有玩沙土的經歷,我也不例外。一天,小伙伴們在院子里一起玩沙堆。正玩得起勁兒,對面愛軍手握的鏟子突然飛向我的面部,正正地懟到我的鼻梁上方。幸好鏟子小且不鋒利,只是蹭了點兒皮,留下一道淺淺的痕跡,到如今還依稀可見。這是我第一次差點破相(眼瞎)的經歷。
02 爬樹摔跤
記得有一天,在我家門前的大樹上玩耍。攀爬中,愛軍突然腳打滑,一屁股摔在地上,疼得他邊往家跑邊大喊:“媽媽,我屁股摔成兩半了?!泵棵肯肫疬@事,我還能體會到兒時伙伴的天真、可愛。
03 “老靳”
小學時,有一天放學后,幾個同學來我們農機院找愛軍玩。走到他家門口,徑直喊:“老靳,老靳”。沒承想,出來的卻是愛軍的父親,嚇得他們撒腿就跑。到現(xiàn)在我還記得這個情節(jié),那時真是少不更事啊。
我與農機院小伙伴的合影只有這一張,而且是已經上大一后,寒假在家里照的:我、靳愛軍、李擁軍。
04 安陽河邊學游泳
我是在洹河(安陽河)邊的沙坑里學會游泳的。洹水邊上有工人挖沙、取沙,時間一長,就留下了很多沙坑。河水慢慢地滲過來,形成大小不一的水坑,而且水還挺清澈,是孩子們游泳的好去處。我偶爾也會跟著哥哥們在河里游一下,但時間不敢太長,因為那時的河水還是挺湍急的。
大孩子最調皮,經常與河對岸的紗廠子弟對罵、扔石頭,甚至互相打彈弓。我曾聽說,有人站在河邊的大木船上失足落水,被船底吸住無法脫身而喪命。
2016年的洹河景色
05 院里挖出古墓
有一年,我們院要在大門內的空地上加蓋一排平房。地基勘探時,發(fā)掘出好多古墓。這里在殷墟保護范圍的邊緣,但這古墓應該不是商代的,否則農機院早就遷走了。
之前,空地上有一片小小的樹林,我們年齡小的經常跟著大孩子在樹叢中玩耍、捉迷藏。那時年紀還小,就因為這古墓,也是害怕了好多年。每當晚上去外面上公廁,總是提心吊膽的,生怕有個小鬼兒會跟過來。
二
高樓莊小學
高樓莊小學校門
06 最后一屆春季入學
1972年,我上高樓莊小學,那時的新生入學是春節(jié)后。這一學年,在校學生都是讀了三個學期。原因是從1973年起,新生入學都改在下半年的9月份。
由于我出生在10月份,與入學年齡還差半歲。父母跟學校好說歹說,總算報上了名,但也是在開學一個星期后才進教室上課。我記得當時我們班上課用的教室,是由一個舊廟改造而成的。
1972年夏季,安鋼大道上的京廣鐵路地下道建成通車。父親與農機公司的同事小司叔叔,領著我們兄弟在地下道高樓莊小學門前的合影,當時我已上了小學。
07 拾麥穗
每年的“六一”兒童節(jié),小學生都有去農田“拾麥穗”的活動,在烈日下體驗農民種田的辛苦勞動。周邊的高樓莊、薛家莊、郭家莊,好像都去過。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不小心麥穗就會扎破手;還有老師事先準備很多“人丹”,以防學生中暑。
08 參觀滑翔學校
學校還組織過一次去飛機場(滑翔學校)參觀,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登上教練機看看,并聽飛行員的講解。
滑翔學校,現(xiàn)在叫“國家體育總局安陽航空運動學?!保袚徒M織國內外輕型飛機、直升機、跳傘、滑翔、熱氣球、動力傘、航空模型等運動項目的訓練、比賽、表演,開展飛行及專業(yè)技術人員培訓,培養(yǎng)體育事業(yè)人才。
所以,小時候在安陽,常常一抬頭,就能看見在空中一圈又一圈翱翔的飛機,這種情形在全國恐怕也不多見。
我的小學畢業(yè)證書
09 學校宣傳隊
上四年級時,我被選入校宣傳隊,我們到市里演出過,受到表揚。剛剛粉碎“四人幫”,我又進了校鼓樂隊敲小洋鼓,甭提多神氣了,那些日子幾乎天天上街游行,很是熱鬧。
10 眼眶縫針
也是在四年級的一天,課間休息時,我聽見教室的后窗外面很熱鬧,就想到窗戶邊看看。誰知剛走過去,一塊石頭從天而降,砸中我的眼眶。頓時鮮血淋漓,被送到醫(yī)務室包扎了一下,然后又到醫(yī)院治療,在右眉內側處縫了好幾針。后來,那個肇事的高年級學生被家長領著,來我家賠禮道歉。這是我第二次差點破相(瞎眼)的經歷,比上次嚴重。
這是我2014年以來拍的照片,現(xiàn)已改名叫彰德小學。
11 與班主任的兒子成了大學校友
我們二班的班主任張素英老師,對學生認真負責、呵護有加,就像媽媽一樣親切,我記得她是從一年級跟班到小學畢業(yè)。
我在洛陽工學院上大三時,有個學弟來宿舍找我,介紹自己是張素英的兒子。真是意想不到,我和小學班主任的兒子成了大學校友!世界就這么小,哈哈。
這是張老師的兒子在我畢業(yè)紀念冊上的贈言
三
安陽二十一中
二十一中校門
12 初一多次分班
在我上學的經歷中,分班次數最多的是在二十一中的初一。開始是分“快慢班”,后來學校可能有分歧,又重新分班。印象中大概折騰了三或四次,到最后弄得大家感覺,好像與每個人都曾經是同班同學。
13 驕傲自滿的后果
在初一的期中考試中,我居然取得全年級總分第一名。學校派人敲鑼打鼓把喜報送到家里,父母高興得不得了,也引起全院的轟動。
從那時起,我覺得比什么人都神氣,每天帶著傲氣,走起路來都是仰著頭。結果就可想而知了,初二期中考試時一落千丈。當時我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畢竟年齡還小。后來才真正懂得:學習是無止境的,輕視知識最可恥。
二十一中老師合影(來源:王文德老師)
14 擔任班長
初三,我擔任班長兼團支部書記,這也是我學生時代最“輝煌”的時刻。班主任孟憲周對我特別看重,就連任課老師也另眼相待。在這期間,我當上了市三好學生,暑假里出席了市三好學生代表大會,也算是又一個小小的“榮耀”。
有一件事,我還是有些后悔的,就是沒有去報名參加學校運動隊。如果當時能多進行鍛煉,眼睛就有可能不會近視。我非常熱愛體育,特別是足球,真是舍了命也得踢,可球技卻不怎么樣。我也曾下過決心:要像學習那樣,只要通過自己不斷的努力,會有成績的。但很慚愧,多少年過去了,最終的結果還是球技不怎么樣。
初三·五班畢業(yè)留念
15 考高中
報考高中時,年級里學習成績靠前的同學,大都報的是安陽一中,我也硬著頭皮跟著報了名并參加了考試。等放榜那天,幾個人結伴到一中,招生榜前已是黑壓壓一片。好不容易才擠進去,從頭開始找,心一直是撲騰騰的,越看越沒信心,感覺榜單快要結束時,才終于看到自己的名字,好險呀!
我們農機院里的小伙伴中,同時考上一中的還有王衍澤、朱社清和劉豫川,后來又都成為“令人羨慕”的大學生,也是那幾年家屬院僅有的幾名大學生。
四
安陽一中
一中校門(來源:安陽一中微信公眾號)
我在一中上學期間,能記住的事情不多。高二的上半學期,班主任胡守信老師要求班里的同學都寫周記,而且還要拿去批改。這樣便留下高中的一些記錄,我就直接摘抄幾篇當時的周記吧。
當年上課的教室(來源:安陽一中微信公眾號)
16 任課老師給我的印象
今天是高二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來到學校,大家見了面都分外親熱,互相交談自己的暑假生活。
新學期,我們換了班主任——胡守信老師,同學們一致認為他是年級講課較好的老師,我想:以后我們班可能要大變樣了。
新學期,我們又增加了兩門新課——地理和生物,可以學到更多更新的知識。
1982年8月27日
班主任胡守信老師在校園和化學實驗室
班主任胡老師。說實在的,他和我們原先的劉老師比起來是再好不過了。作為班主任,他為班里操心,對我們關心;他辦事不拖,說怎樣就怎樣。他說一件事,不像有些老師那樣啰啰嗦嗦,而且有句口頭禪:“我們辦事要講效率,不拖拖拉拉,說干就干,干完了可以干其它的,不搞形式主義?!敝劣谒痰幕瘜W課,就更沒的說了,他是學校頗有教學經驗的老師。
語文老師,她講的課一般。還有物理老師,她們都是這學期才教我們的。在我看來,她們都不如原來的老師(聽周圍的同學也有這種反映)。
一中老師合影(來源:胡守信老師)
我們現(xiàn)在有兩個數學老師任課,一個教解析幾何,一個教代數。
教解析幾何的是八班班主任,付萬樓老師。他教的課仔細認真,所講的題,每一個步驟都要去追究其道理,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每一步都得要知道是怎么來的?!边@樣有助于我們回憶和鞏固舊課,掌握和理解新課。
另一位是六班的班主任,連文科老師。他工作潑辣,上課愛開幾個小玩笑,但這些玩笑都是針對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對我們的學習很有啟發(fā)。他還擔任學校的工會主席,六班的工作樣樣做在前,每學期都被評為“三好班”。
1982年10月11日
高二·六班文理分科留念,獎狀好多啊。
17 珍視同窗友誼
這個春節(jié)真是好愉快。往年過年從來沒有像今年這樣高興,甚至沒有出過家門。
今天我們幾個同學聚在一起,騎自行車走遍了整個環(huán)城,去同學家拜年。班里的同學遍布整個安陽,光是在城區(qū)的,東到黨校、人民公園,西到安鋼;南有郊區(qū)農村,北有紗廠、滑校。
請看我們的路線:鋼廠——二十一中——高樓莊——紗廠——滑?!t旗路——安陽賓館——師范學?!h?!恢?。我們每到一個同學家里,都是熱情接待。
通過這次活動,同學們之間加深了了解、加深了友誼,也讓生活得到了充實。
1983年2月13日
1983年夏在人民公園 :我、范建杰、齊惠春、董圣山。
一年半前,我們這些不同氣質、不同性格的新生抱著同一個愿望,跨進了一中的校門,組成了一個個新的集體;而現(xiàn)在文理分科,又形成了更新的集體。
通過集體生活,我深深地體會到:這個集體如果團結友愛,就會使人感到親切溫暖,覺得生活充實、美好。若是人人為個人,“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互不關心,則會給同學的心里蒙上一層冷霧,使人感到孤獨、苦悶,有的同學甚至會對學習和生活喪失信心。
所以,現(xiàn)在我們要珍視同窗友誼、愛護友誼,使友誼成為我們學習、求知和進步的動力。
1983年3月9日
高二·七班文理分科留念
18 英語課上背課文
下午第一節(jié)英語課。按照慣例,每堂課一開始不是背課文,就是提問題。每堂課中可謂是精力集中,專心致志:老師的提問步步緊逼,當你注意力不集中,或是稍不留神,老師很可能就會提問到你。
今天是背課文——“石志剛!”老師叫道,“Recite it(背課文)”。這時我心里就開始有點撲騰。再往下,“房曉紅!Go on (繼續(xù))”,我的心更加撲騰起來。我怕老師叫到我,頭往下低了低,身子幾乎要趴到桌子上了。這才稍稍放下心……
“楊思革!Go on recite(接著背)”,話音未落,我的腦袋立刻“嗡”地一下脹了。先前背得稍熟一點的課文,一下子一個單詞也記不得了,全班幾十雙耳朵都在靜靜地聽著。我好不容易想起了課文開頭,剛背了一句,緊張的心情怎么也抑制不住,腦子好像不轉圈似的突然停止了:嘴里結結巴巴,一個單詞崩了半天,憋得我臉紅脖子粗。無奈只好說不會背,“Sit down, please(請坐下)”。可算是盼到了這句話,我渾身無力地摔在凳子上……
1983年3月30日
高中畢業(yè)前,同學石志剛贈送給我的年歷卡。
五
有話最后說
可能是人的年紀大了,多少就有些懷舊。
去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爆發(fā)后,全國人民都呆在家里,為抗擊疫情做貢獻。閑來無事,我注冊了一個微信公眾號,取名“思語革言”。起初,沒有想好要寫什么方面的內容。先是編寫了關于老家廣東梅州的幾篇文章,然后又整理了一些父親留下的回憶手稿。
接下來,一發(fā)不可收拾,寫了幾篇在大學期間和參加工作后若干往事的文章。近些年,我陸續(xù)參加了初中、高中及大學畢業(yè)30年的同學聚會活動,見到了許多久未謀面的老師和同學。回想過去,真是浮想聯(lián)翩。
這幾天,我又把記憶的閘門打開,寫下這篇關于童年和少年的回憶。突然發(fā)現(xiàn),與前面的相關文章串起來,這儼然是我從兒時到參加工作以來的個人經歷回顧。
真的是老了嗎?單位的年輕人已開始叫我“老頭兒”了,不服不行啊。但我一直覺得,我的心還年輕,我還在努力地工作著、勤奮地讀書學習著……
但愿你會記得
永遠地記得
我們曾經擁有
安陽農機公司二手房走勢閃亮的日子
楊思革 2021年8月30日寫于鄭州
文/圖/編輯:楊思革
廣告咨詢:18215288822 采購熱線:18215288822
聲明:農機大全所有(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lián)系 56325386@qq.com 刪除。
載注明出處:http://m.121vipspeaking.com/ershou/65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