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市推廣黑土地保護性耕作成果與舉措(長春市玉米保護性耕作條耕技術模式成為新亮點)
農機大全網(m.121vipspeaking.com)今天給各位分享長春市推廣黑土地保護性耕作成果與舉措的知識,其中也會對長春市玉米保護性耕作條耕技術模式成為新亮點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本文導讀目錄:
4、長春市著力提升耕地內在質量 防控面源污染 改善生態(tài)功能
長春市推廣黑土地保護性耕作成果與舉措 ♂
長春市推廣黑土地保護性耕作成果與舉措長春市是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實施規(guī)模第一大市,2021年推廣面積一舉突破千萬畝,達1057萬畝,2022年達到1090萬畝,并且通過這一技術的應用,產生和取得了多贏的碩果;特別是具有長春特色的玉米秸稈覆蓋保護性耕作精準條耕技術的推廣應用,為保護性耕作向高秸稈覆蓋率、高質量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1.黑土地保護性耕作成效顯著
從長春市黑土地保護性耕作推廣工作總結交流會上,各實施縣(市、區(qū))傳遞出一組組沉甸甸真實的數據,凸顯出長春市應用保護性耕作技術帶來的累累碩果。
實施推廣面積超千萬畝。2021年、2022年長春市推廣保護性耕作達到70萬公頃,連續(xù)兩年超額完成吉林省下達的任務指標,占玉米播種面積超過40%以上,不僅擴大了保護黑土地面積,成為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實施面積第一大市,同時更為重要的是實現了護土與增產雙贏、節(jié)本與增收雙豐收。
增產玉米達10多億公斤?!?021年在玉米普遍豐收創(chuàng)高產下,保護性耕作依然要比常規(guī)種植產量高出一大截",這是很多推廣應用保護性耕作農民的眾口同聲的結論。據多部門測產數據,2021年全市保護性耕作每公頃平均同比去年要多打1000公斤玉米,有的地塊超過1500公斤。長春市70萬公頃保護性耕作,較比上年可增產玉米達10億斤以上,占據2021年全市糧食增產總量的半壁江山,可以說總增產中約50%是由保護性耕作提供的。2022年在超量降雨下,保護性耕作仍然顯現出玉米增產優(yōu)勢。
秸稈還田消化利用近千萬噸。通過秸稈覆蓋還田保護性耕作,2021年和2022全市每年實現根茬和秸稈還田消化利用的玉米秸稈數量約1千萬噸。榆樹市八號鎮(zhèn)一區(qū)域400公頃連片秸稈覆蓋地塊,一壟也沒燒、一根秸稈也沒打包離田,實現百分之百秸稈覆蓋還田。這種秸稈禁燒覆蓋還田方式,為秸稈禁燒和利用找到了一條經濟、可行、可持續(xù)、轉化利用率高的之路,還有利于培肥地力,減輕了黑土地的風水蝕。
連續(xù)兩年每年為農民創(chuàng)造出達30億多元的實打實收益。增產玉米約20多億斤玉米,農民直接增加收入約20億元。在盤點算賬中,不少農機合作社算出了這些帳:節(jié)本秸稈離田處理費用300~500元;化肥施用量由公頃均1000公斤,大部分地塊減少到800~900公斤,平均節(jié)省化肥投入300元以上;減少農機田間作業(yè)環(huán)節(jié)1~2次,節(jié)省作業(yè)費平均在400元以上,僅這三項平均畝節(jié)本65元以上。全市每年節(jié)省成本投入可達7億元,再加上按平均每畝40元標準的保護性耕作作業(yè)補貼,70萬公頃可得到4億多元國家財政真金白銀的補貼資金。總體算賬,2021年、2022年長春市依靠推廣應用黑土地保護性耕作,為農民每年帶來的收益達30多億元,是相當可觀的。
2.玉米秸稈覆蓋保護性耕作精準條耕成為亮點
盤點2021年、2022年保護性耕作推廣工作,一件件成功的實例,充分體現出具有長春特色的玉米秸稈覆蓋保護性耕作精準條耕技術的良好前景,成為長春市這兩年推廣保護性耕作最為突出的亮點。全市推廣條耕整地機己達1500臺以上,全年條耕作業(yè)面積達400萬畝,各個示范點出苗齊、產量高、效益好,農民對保護性耕作認可接受度實現跨越式提升,并且在實踐中涌現出一批成功實施的案例,起到了很好的榜樣與引領作用。
長春市嚴格按照農業(yè)農村部黑土地保護性耕作條耕技術模式的”三條標準"要求,創(chuàng)立并積極推廣具有長春特色的玉米秸稈覆蓋保護性耕作精準條耕技術。
在條耕機具推廣上,堅持推廣、使用經過省級農機專項產品鑒定標準的條耕整地機.目前適應寬窄行的單行、二行、三行條耕整地機數量達千臺以上,是全省擁有量最多的區(qū)域。為了鼓勵支持農民精準條耕技術,榆樹市等地還對購置條耕整地機予以一定地方財政機具補貼資金。
在條耕技術推廣上,堅持精準實施。為了規(guī)范條耕技術應用,確保技術模式實施不走樣,強調“以秸稈覆蓋和精準條耕為技術實施核心",同國家黑土地保護與利用科技創(chuàng)新聯盟共同總結提出:"歸而不混、耕而不寬、淺而不深、平而不松、時而不同、精而不少”的條耕技術作業(yè)規(guī)范,并注意加強監(jiān)督指導。
在推廣方式上,堅持多點布局示范先行。在全市七個縣(市、區(qū))依托農機合作社、家庭農場,分別都設有玉米秸稈覆蓋保護性耕作精準條耕模式示范點達三十多個。榆樹市農機技術服務總站幾次召開條耕技術現場培訓會,指導引領工作到位。涌現出一批應用保護性耕作精準條耕技術的突出代表。榆樹市晨輝農機合作社玉米秸稈全覆蓋條耕模式連片面積達到6千畝,成為吉林省秸稈全覆蓋條耕模式第一大地號;九臺區(qū)德強家庭農場帶領166個農戶應用玉米秸稈覆蓋條耕技術,戶戶增產增收;農安縣農緣農機合作社和德惠市文興農資合作社為農戶開展條耕作業(yè)服務,2021年實現玉米增產三成以上的成果,2022年增產達8%
3.探索總結破解黑土地保護性耕作推廣面臨新挑戰(zhàn)的招法
2022年長春市不但推廣黑土地保護性耕作任務重,而且守住秸稈難,機械打捆把地壓硬,免耕播種難,困難多、挑戰(zhàn)大。如何應對困難與挑戰(zhàn),長春市農機技術推廣部門,分析形勢,梳理困難,以問題為導向,集中智慧、尋找良策、化解難題、拿出招法。
針對留住秸稈難題的招法。德惠市文興合作社采取在秋季進行深松秸稈上帶上土的方法,作業(yè)后既田間點不著秸稈,免除鄉(xiāng)村干部擔心,又不能打包了,留住了秸稈,己留住秸稈地達200公頃;九臺區(qū)德強家庭農場,也采用了秋松秋條耕的辦法,己保留住100多公頃全量秸稈田,同時還通過"微信小講堂"宣傳,讓更多農戶愿意跟著秸稈覆蓋保護性耕作做,主動護秸稈,不讓離田打包;農安縣鐵有合作社主動協調鄉(xiāng)村,留住秸稈全覆蓋田,打出防火道;
節(jié)本增效的招法。吉林省乾溢合作聯社提出的玉米秸稈覆蓋保護性耕作精準條耕"四雙”模式,即雙百:兩百公頃耕地,雙減:減機減人,雙機:一臺三行條耕機、一臺六行免耕播種機,雙高:高質量、高效率,預期降低作業(yè)成本50%以上,提高作業(yè)效率50%以上。這些辦法,對各家合作社都很好的啟示作用。
邀請專家做講座報告。為了2022年全市黑土地保護性耕作有一個良好的開端,長春市農機推廣總站培訓先行,提早安排技術培訓工作,組織邀請專家專家講課報告,為2022年長春市保護性耕作推廣勇毅前行蓄技蓄力蓄勢,奮楫篤行,從思想、技術、措施上做好準備。活動期間,先后請國國家黑土地保護與利用科技創(chuàng)新聯盟常務副秘書長李社潮研究員、長春市農業(yè)科學院金玄吉研究員,分別介紹做了"黑土地保護性耕作條耕技術"、"水稻秸稈還田平地打漿整地技術"等培訓講座報告。
組織鄉(xiāng)鎮(zhèn)保護性耕作巡回報告培訓活動。農安縣作為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實施推廣第一大縣,其保護性耕作開展如何,下步怎樣走,在長春市、吉林省乃至東北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為了促動農安縣玉米保護性耕作率先向高秸稈覆蓋率、高質量提升發(fā)展,首先是要提高鄉(xiāng)村干部等人員的思想認識問題。長春市農機技術推廣總站和農安縣農機技術推廣站,將組成秸稈還田保護性耕作技術巡回報告團,深入到各個鄉(xiāng)鎮(zhèn)開展保護性耕作技術大培訓、思想大發(fā)動、案例大講解、模式大指導的助力活動,實現“全域無死角、技術全覆蓋、領導懂技術、農戶知原理”的目標,留住秸稈、擴大覆蓋、全面提升,為農安縣玉米保護性耕作高質量發(fā)展蓄勢蓄力蓄技,繼續(xù)當好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排頭兵助力加油。
借力長春市先進農業(yè)技術推廣獎活動,引領帶動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在2022年年初全市先進農業(yè)技術推廣獎立項時,對黑土地保護性耕作推廣相關項目予以大力支持,立項比例達項目總數的四分之一。在近日年底的獎項評選中,全市評出獲獎項目共48項,其中保護性耕作示范推廣獲獎項目達16個,占整個獲獎項目的比例達三多之一。
長春市玉米保護性耕作條耕技術模式成為新亮點 ♂
長春市玉米保護性耕作條耕技術模式成為新亮點黑土地玉米保護性耕作耕作條耕技術模式,今年春季正成為東北保護性耕作面積第一大市長春市新的增長點和亮點。預計全市新增加條耕機近千臺,2022年春季玉米保護性耕作條耕實施面積將有較大幅度的增加,預計突破180萬畝 ,占2022年長春市玉米保護性耕作推廣總面積的15%以上。
在榆樹市八號鎮(zhèn)晨輝種植專業(yè)合作社聯合社的承包地塊內,通過去年秋季上凍前和近期的集中作業(yè),目前已完成80%以上地塊的歸行+條耕。劉臣理事長介紹,目前合作社代耕管理較為集中的兩個村已經實施條耕面積達700公頃以上,全量還田占比超過60%,通過在秋季實施條耕處理,合作社春季作業(yè)的強度和工作量大大減少,生產進度幾乎沒有受到前期疫情封控管制的影響,同時歸行后的地塊秸稈集條間隔分布,減少了發(fā)生火災連片燃燒的風險。
在榆樹市育民鄉(xiāng),去年秋季全鄉(xiāng)籌資100多萬元,購進條耕機40多臺,對實施秸稈全量還田的地塊進行統(tǒng)一調度作業(yè)安排。目前該鄉(xiāng)黑土地保護性耕作條耕作業(yè)面積達5000公頃以上,占全鄉(xiāng)保護性耕作面積80%以上。據該鄉(xiāng)的鵬飛機械種植專業(yè)合作社理事長郭成國介紹,合作社連續(xù)兩年以條帶耕作作為主推技術,采用條帶耕作機對播種帶進行秸稈歸行后淺耕,以疏松表土土壤,不但形成了一個比較潔凈平整的種床,使播種質量大大提高,并且表層地溫提升25%以上,促使采用免耕播種也能出苗早、出苗齊,既保住了耕層底部的墑情,又擁有了同常規(guī)耕作一樣的表層疏松平整溫度高的種床,前期出苗時間、整齊度、長勢都得到農民的充分認可,找到了讓更多農民接受保護性耕作的突破引領點,今年合作社實施的以條帶耕作為核心的玉米保護性耕作技術將超過1000公頃。
德惠市文興農資專業(yè)合作社今年將繼續(xù)實施保護性耕作條耕技術200公頃以上。合作社理事長張文興介紹說,去年合作社采用條耕技術達300公頃,平均單產超過13260公斤/公頃,打破了合作社多年來保持的高產紀錄,該技術對提升前期耕層土壤溫度和降低土壤容重,營造良好的土壤孔隙度具有積極意義;但去年冬季降雪較早,條耕作業(yè)受限,今年4月前期受制于疫情管控,因此條耕作業(yè)進度受到影響,合作社將采取一部分地塊歸行+免耕的模式以爭搶農時,今年秋季爭取提前對集中連片區(qū)域進行歸行條耕作業(yè)。
九臺區(qū)興隆街道德強家庭農場的作業(yè)機組目前正在大田里進行秸稈歸行+條耕作業(yè)。農場主潘丙國表示,經過去年的示范應用和秸稈禁燒政策的推行,今年黑土地保護性耕作在小荒村仍然受到農民的青睞和推崇,有望整村推進。
農安縣黃魚圈鄉(xiāng)、三盛玉鎮(zhèn)等地玉米平均產量一般不高于1.1萬公斤/公頃。2021年位于黃魚圈鄉(xiāng)的宗光農機專業(yè)合作社采用條帶耕作技術達到400公頃以上,田間表現普遍優(yōu)于免耕地塊,產量也突破新高。今年合作社又新購置了條帶耕作機,計劃種植面積將超過800公頃,目前超過70%以上地塊已經實施了歸行條耕,預計一周內全部完成條耕作業(yè)。三盛玉鎮(zhèn)的代軍種植專業(yè)合作社今年計劃將托管的全部190公頃地塊采用條帶耕作,合作社負責人張代軍表示,今年由于臨近地區(qū)的秸稈飼用需求缺口和當地政府主導的秸稈離田政策,全量還田的地塊約占40%,但條耕技術近年來展現出的增產潛力已經得到農民的認可,有的農戶甚至對代耕作業(yè)明確提出需采用條耕技術方可簽訂協議,條帶耕作對保護性耕作技術的積極推進作用正日漸凸顯。
長春市玉米高產競賽保護性耕作模式創(chuàng)佳績 ♂
長春市玉米高產競賽保護性耕作模式創(chuàng)佳績2023年,長春市農業(yè)農村局在全市組織開展了玉米高產競賽活動。前不久,競賽活動測產結果和獲獎名單發(fā)布,20個參賽項目玉米單產都創(chuàng)出較出水平,其中獲得競賽一等獎的3個項目,其中兩個為保護性耕作條耕種植模式,兩個項目平場單產都達到噸糧水平,達1095公斤,整體上體現了保護性耕作保黑土地、促玉米增產雙贏的效果,也為保護性耕作創(chuàng)高產提供了可借鑒的做法經驗。
在這次競賽活動中,經過專家測產驗收,標準水公頃產量超1.5萬公斤的項目有3個,超1.3萬公斤的項目有10個,超1.1萬公斤的項目有5個。競賽田前兩名保護性耕作模式產量,比全市今年平均718.2公斤的畝單產,高出376.8公斤/畝,高出50%以上。
為了開展好玉米高產競賽活動,在競賽活動年初,長春市農業(yè)農村局就制定了《長春市玉米高產競賽活動方案》,明確了競賽的內容、方式及有關要求。本次競賽項目采取“農技推廣單位+農機合作社+家庭農場”的模式,分為節(jié)水灌溉、雨養(yǎng)農業(yè)兩種模式。長春地區(qū)市、縣級農業(yè)(農機)17家推廣單位、19家新型農業(yè)經營主體、1家農業(yè)企業(yè),共37家參賽單位。
在耕作模式上主要選擇保護性耕作條耕全量還田、秸稈深翻還田等技術模式;在種植技術應用上采取了寬窄行、一穴雙株、一穴多株等多種模式,同時,綠色防控、無人機植保、苗期深松等先進技術得到普遍應用。
雨養(yǎng)農業(yè)模式是長春市玉米生產的主要模式,在此次競賽中,雨養(yǎng)農業(yè)模式產量表現較好,綜合高產競賽的成果,應在品種、密度、種植模式、合理施肥等方面加以應用。
為做好玉米高產創(chuàng)建地塊測產工作,長春市農業(yè)農村局制定了測產驗收方案,并成立了由全市農業(yè)權威專家組成的測產專家組。測產方式為現場取樣實測,每個項目取3個測量點,在30平方米內摘取全部玉米穗,現場脫粒,進行籽粒稱重,測量籽粒含水量,計算每公頃濕糧產量,最后折算成標準水(14%含水量)的玉米產量。
此次玉米高產競賽項目的實施,有助力長春市“十四五”糧食產量目標的實現和建設糧生產強市。
長春市著力提升耕地內在質量 防控面源污染 改善生態(tài)功能 ♂
長春市著力提升耕地內在質量 防控面源污染 改善生態(tài)功能? 長春市實施多項舉措,防控農業(yè)面源污染,改善土壤生態(tài)系統(tǒng)功能,有效防范土壤環(huán)境風險。
廣告咨詢:18215288822 采購熱線:18215288822
聲明:農機大全所有(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系 56325386@qq.com 刪除。
載注明出處:http://m.121vipspeaking.com/news/270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