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糧不賺錢?國家指導你來種它們!(種糧增收從“靠產量”轉向“靠質量”)
農機大全網(m.121vipspeaking.com)今天給各位分享種糧不賺錢?國家指導你來種它們!的知識,其中也會對種糧增收從“靠產量”轉向“靠質量”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本文導讀目錄:
種糧不賺錢?國家指導你來種它們! ♂
種糧不賺錢?國家指導你來種它們!我國糧食連年增產,但成本高、庫存大、結構不合理,種種矛盾日漸凸顯。正值“三夏”,不少農民朋友正在經歷賣糧難與糧食賣不上價格的困窘。如果做出調整,哪些品種效益更高呢?今天小編就來為您支招——五谷雜糧中的大商機。
現在我們常說的“五谷”,其實在古代是老百姓的主糧,在歷史上比較權威的解釋是稻、黍、稷、麥、菽,分別對應的是水稻、黃米、小米、小麥和大豆!
黍
“黍”,也就是現在北方的黃米,也叫糜子,幾乎和水稻有著同樣悠久的歷史,在華北平原和黃淮流域廣泛種植。如果說水稻孕育了長江流域的炎黃子孫,那么黃米和小麥就共同養(yǎng)育了生息在北方黃河流域的祖先。
稷
五谷中排在第三的是小米,也叫稷,就是“江山社稷”的稷,把小米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足以說明在古代帝王眼中,確保糧食安全、免于遭受饑荒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后來,小米也被人們叫做“粟”,小米和黃米在我國北方大面積種植,一直都被視作中國北方原始農業(yè)的開端。
麥
在古代主糧中排名第四的就是麥,除了我們熟悉的小麥之外,還有燕麥和大麥。小麥其實是一個舶來品,原產地在西亞,后來傳入我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直到漢唐之后才逐漸大面積推廣。而到了明朝時,小麥已經成為我國僅次于水稻的第二主糧了。相比起中國,那些古代的歐洲人吃的是大麥,直到16世紀以后才被小麥取代,而現在,大麥已經成為做啤酒的主要原料啦。
菽
豆類的總稱,古語云:“菽者稼最強。古謂之尗,漢謂之豆,今字作菽。菽者,眾豆之總名。然大豆曰菽,豆苗曰霍,小豆則曰荅?!倍诡愔破芬彩侵袊傩諅兿矚g的食物之一。
推薦:大豆
中國是大豆的原產地,品質也最為優(yōu)質,在19世紀初才輸出至美國,但是現如今,我國卻成為大豆進口國。在2015年,我國大豆進口量達到了史無前例的8169萬噸,占世界全部大豆貿易量的64%,而進口大豆數量逐年增加,也令我國本土出產的大豆明顯銷路受阻。
國家糧食局局長任正曉:把玉米調減下來以后種什么?我覺得要種大豆。一方面,我國大豆的外向依存度達到80%,另一方面,明明能種大豆的地方,我們卻在種不需要的東西,這顯然是不合理的。因此,我們要把大豆的產業(yè)政策推出來,少進口大豆,同時我們也就減少了玉米的生產。還有就是現在的糧食生產,農民也要跳出“有地就種糧”這種思維方式。你可以結合畜牧業(yè)的發(fā)展,搞青貯飼料,就不會產生玉米庫存,在當地就消化掉了,而且青貯飼料對于牛羊的生長非常有好處。
在我國東北地區(qū),已經連續(xù)三年嘗試“糧豆輪作”,也就是把玉米和大豆輪作,經過實踐證實,那些輪作的地塊,總產量不僅有所上升,土地質量也獲得明顯改善。
重點推薦:雜糧
現在,以谷子、大麥為代表的雜糧正在重新體現出自己的價值。隨著種植結構的調整和消費者的選擇偏好,雜糧慢慢浮現出了新的商機!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yè)與農村發(fā)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我們國家過去經常把雜糧種植在那些比較貧瘠的地方,產量也不高。但是我們現在社會在發(fā)展,雜糧已經比主糧還要有價值,因為現在的飲食結構已經變了,老是吃那些精細的主糧其實對身體并不是很好,如果您多吃一些雜糧,營養(yǎng)均衡。
現在,雜糧價格比主糧要好多了,因此怎樣能夠擴大一些優(yōu)質雜糧品種的種植面積,而不是讓雜糧就在那些特別差的土地上種植,我想這也需要一個調整的過程。那些優(yōu)質的雜糧,比如小米、高粱,實際上都還有很大的需求量。未來很多農業(yè)主體可以通過做品牌來發(fā)展。因為,品牌的東西都不敢作假,消費者也會慢慢建立這樣一種觀念,就是買東西都要買那些有品牌的。
早在《黃帝內經》里就曾經提出,“五谷為養(yǎng)、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的理念,這就說明了五谷雜糧都很重要,不能只吃其中的某一種。而且從國家政策的角度來看,也鼓勵農民朋友把雜糧種植當作調整結構的重要替代品。就在今年2月,農業(yè)部為面臨結構調整的農民開出了一劑良方——《2016年全國雜糧生產指導意見》。
這份文件中明確指出,對于東三省和內蒙古東部地區(qū)為雜糧春播區(qū),機械化程度較高,適宜發(fā)展蕓豆、綠豆、大麥、糜子、谷子、高粱、蕎麥等作物,重點是要促進玉米結構調整和滿足畜牧業(yè)對優(yōu)質飼料的需求,推進中央輪作種植體系,發(fā)展全程機械化生產。
小編提示您:
1.我國農業(yè)已經走過了片面追求產量的階段。接下來,提升農產品的品質,打出我們自己的品牌,是提升效益的關鍵。
2.在農業(y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們要做的就是為市場提供更為稀缺優(yōu)質的農產品。這才是出路!
種糧增收從“靠產量”轉向“靠質量” ♂
種糧增收從“靠產量”轉向“靠質量”2017年10月16日是第37個世界糧食日,所在周是我國第27個全國愛糧節(jié)糧宣傳周。今年世界糧食日的主題是:“改變移民未來——投資糧食安全、促進農村發(fā)展”。
今年全國愛糧節(jié)糧宣傳周的主題是:“愛糧節(jié)糧保安全、優(yōu)糧優(yōu)價促增收”。國家糧食局會同有關部門組織開展“優(yōu)糧優(yōu)價促增收”系列活動。記者對此進行了深入采訪。
資料圖
又是一年秋葉黃,農民增收仍然是最受關注的話題。近年來,國家積極推動農業(y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上,緊緊圍繞市場需求變化,逐步實現農業(yè)發(fā)展由過度依賴資源消耗和主要滿足“量”的需求,向綠色生態(tài)可持續(xù)和更加注重滿足“質”的需求轉變。
農民在經歷了去年玉米收儲制度市場化改革的短暫“陣痛”之后,正在更新發(fā)展理念,轉變經營方式,積極探索實踐,為持續(xù)增收乏力這一難題尋求行之有效的辦法。
社會化服務助增收
金秋10月,在東北廣袤的田野上,一輛輛聯合收割機縱橫馳騁,一派繁忙景象。吉林省榆樹市田豐機械種植專業(yè)合作社聯合社理事長陳卓站在玉米地里,面帶笑容,對今年的收成充滿信心。玉米收儲制度改革以來,農民種糧收益有所下降。合作社通過“土地托管”服務,提高了農民種糧收益,增強了農民信心。
今年合作社社員由350戶增加到390多戶,托管土地由9000畝擴大到12000多畝。在陳卓的賬本里,合作社通過為農戶提供統一供種、統一機耕、統一施肥、統一澆水、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收割、統一銷售等全程生產服務,每畝降低勞動成本100元左右;在產出上,通過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每畝增收100元左右;在質量上,他們生產的優(yōu)質玉米深受中糧、吉糧等企業(yè)青睞,合作社還與正大公司簽訂了5000畝優(yōu)質飼料玉米訂單,銷售價格高于市場價格。
過去的10多年,農民從糧食產量的快速增長中獲得了較多的收益。糧食產量從2003年的8614億斤增加到2016年的12325億斤,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03年的2220元增加到2016年的12336元。
當前,農業(yè)的主要矛盾已經由總量不足轉變?yōu)榻Y構性矛盾,出現階段性結構性過剩,農民收入增長持續(xù)乏力。像吉林省榆樹市田豐機械種植專業(yè)合作社聯合社一樣,通過托管服務、種植優(yōu)質品種玉米、發(fā)展訂單農業(yè)等方式,可以幫助農民實現增產增收。
糧食加工企業(yè)作為最具活力的市場主體,一批糧食產業(yè)化龍頭企業(yè)主動為農服務,成為工業(yè)反哺農業(yè)、城市支持農村的重要載體。糧食加工企業(yè)通過構建“產購儲加銷”一體化的經營模式,與新型農業(yè)經營主體和農戶構建穩(wěn)固的利益聯結機制,引導優(yōu)質糧食品種種植,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目前,全國糧食產業(yè)化龍頭企業(yè)達到2558家,建立優(yōu)質原糧基地6546畝,涉及農戶數量1385萬戶。
山東濱州市濱城區(qū)濱北街道辦八里耿村種糧大戶耿建設是在中裕食品有限公司帶動下獲益的一個農民,在濱州市城郊有150畝耕地,2015年以來,他一直與中裕食品有限公司簽訂訂單合同,公司為其提供小麥生產全程服務,并通過推廣智能機械和綠色安全標準化種植技術,每畝種植成本降低200元左右;中裕公司以高于最低收購價格10%至20%的價格收購小麥。
種植成本低了,收購價格高了,每畝小麥收入800多元,再加上玉米也由中裕公司回收加工豬飼料,每畝地收入600多元,扣除生產資料等成本,一年種地純收入10多萬元。由于有了中裕公司提供全程生產服務,他還可以騰出更多時間去附近城鎮(zhèn)打工,一年工資性收入也有四五萬元。
打造品牌保增收
當前糧食由“商品消費”向“品牌消費”轉型,糧食市場進入品牌競爭時代。“品牌糧食知名度高,不愁銷路而且溢價能力強。發(fā)展糧食品牌經濟是保證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眱让晒藕阖S集團董事長魏建功說。
水草豐美、土壤肥沃的內蒙古河套地區(qū),是我國優(yōu)質小麥主產區(qū)。內蒙古恒豐集團作為生產高端面粉的中華老字號企業(yè),從1989年生產出全國第一袋“河套”雪花粉開始,近30年一直致力于品牌打造,目前“河套”雪花粉品牌價值達到11.2億元。
魏建功說,公司現有優(yōu)質小麥種植基地60萬畝,小麥收購價格每斤1.6元至1.7元,高出市場價格0.2元至0.4元,是全國乃至全球小麥市場最高價格,帶動當地10多萬農戶實現增收。
當前,國家深入推進農業(y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糧食品牌建設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從國家領導人到各級地方政府乃至企業(yè),都十分重視糧食品牌提升。五常大米、錦州大米、吉林大米、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大米、淮安大米、山西小米等區(qū)域性糧食品牌強勢崛起。
糧食加工企業(yè)通過大力實施品牌工程,推動產品質量、經營管理水平提高和市場競爭力增強。中糧集團的“福臨門”、京糧集團的“古船”、蘇墾集團的“蘇墾”大米、內蒙古恒豐集團的“河套”雪花粉,逐漸成長為市場占有率較高、競爭力強的知名品牌。
“糧食也要打出品牌,這樣效益好、價格好?!边@是2015年7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視察時,對糧食品牌建設作出的重要指示。吉林省根據市場需求,整合糧食資源,打造“吉林大米”品牌,短短幾年時間,“吉林大米”就成為了吉林農業(yè)第一品牌,成為吉林人引以驕傲和自豪的“白金名片”。吉林松糧集團生產的“查干湖大米”是吉林大米的一個核心子品牌。
松糧集團副總經理苗鳳祥說,公司近年來通過品牌形象運作,大幅度提升大米附加值,帶動水稻價格上升。公司現有水稻種植基地60萬畝,普通水稻價格比市場價高出0.1元至0.15元;綠色水稻價格高出市場價0.3元;有機水稻高出市場價0.8元至1.2元。水稻價格大幅度上升增加了農民收入,推動了種植結構調整,拉動了公司所在地前郭縣水稻種植面積增加40%以上。
優(yōu)糧優(yōu)價促增收
農民種好糧、賣好價,還需要加強糧食產后科學管理。吉林省榆樹市田豐機械種植專業(yè)合作社聯合社理事長陳卓說,雖然今年東北地區(qū)剛上市的新玉米價格略高于去年,但是農民并不著急賣糧,而是忙著購買科學儲糧倉,準備把新收獲的玉米儲存起來,然后再選擇合適時機銷售,實現種糧收益最大化。他們合作社今年已經賣出近100個儲糧倉。
農民儲糧待售心理的形成,是由于去年東北地區(qū)取消了實行多年的玉米臨儲政策后,糧食市場由“政策市”轉為“市場市”,農民在經過玉米市場化收購第一年糧食價格跌宕起伏的歷練后,今年能夠坦然面對糧食市場價格波動,掌握糧食銷售主動權的意識增強。
國家糧食局和財政部今年啟動實施“優(yōu)質糧食工程”,其中一項重要措施就是加強糧食產后服務建設,引導農民加強糧食產后科學管理。國家糧食局局長張務鋒表示,通過實施“優(yōu)質糧食工程”,不斷強化“優(yōu)糧優(yōu)價”意識,建立完善“優(yōu)糧優(yōu)價”的市場機制,引導農民種植適應市場需求的綠色優(yōu)質糧食,著力實現種糧農民的持續(xù)增收。
針對我國糧食收儲模式比較粗放、糧食混收混儲的現狀,通過實施“優(yōu)質糧食工程”,建立糧食產后服務中心,為賣糧農民提供專業(yè)化的清理、干燥、質檢、分類等服務,提高糧食保質能力,實現糧食“分等定級”,有條件的地方還可以分類儲存和加工,促進糧食“提質升級”,提高了農民售糧的價格。
通過幫助農民及時處理、妥善保管收獲的糧食,大幅減少農民糧食收獲后的損失;通過配置農戶科學儲糧設施,提高了農戶儲糧的保質水平,霉變等損失率大幅降低,凈增加農戶收益。通過向農民提供代儲存等服務,延長了農民售糧時間,農民可適時、適市、適價售糧,增強了農民的議價能力。
四川省糧食部門早在2012年就在全國率先實施“川糧產后服務工程”,幫助農民解決收獲期陰雨導致烘干、清理難等問題。截至目前,全省財政下撥資金2.13億元,為100多個縣、1000多個種糧大戶和10萬多農戶提供產后服務,為農民減少糧食損失4.7億元。
廣告咨詢:18215288822 采購熱線:18215288822
聲明:農機大全所有(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系 56325386@qq.com 刪除。
載注明出處:http://m.121vipspeaking.com/news/275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