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区无码中文字幕乱码不卡|91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97人妻免费碰视频碰免|国产AV资源无限一区,亚洲精品无人区在线观看,精品午夜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亚洲欧美国产va在线播放频

水稻年畝產3000斤不是神話(水稻庫存壓力大,分析師:托市政策取消時日不遠)

農機大全網(wǎng)(m.121vipspeaking.com)最新農機信息:水稻年畝產3000斤不是神話(水稻庫存壓力大,分析師:托市政策取消時日不遠),農機新產品,二手農機,農機補貼目錄,農機價格查詢,農機報價大全,更多農機資訊請查看:農機資訊

  農機大全網(wǎng)(m.121vipspeaking.com)今天給各位分享水稻年畝產3000斤不是神話的知識,其中也會對水稻庫存壓力大,分析師:托市政策取消時日不遠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xiàn)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xiàn)在開始吧!

本文導讀目錄:

1、水稻年畝產3000斤不是神話

2、水稻庫存壓力大,分析師:托市政策取消時日不遠

3、水稻技術推廣:2007年主攻實用技術

4、水稻插秧同步精量施肥機,減少化肥用量

水稻年畝產3000斤不是神話

水稻年畝產3000斤不是神話

18日,廣東省農業(yè)廳邀請的專家組在廣東省興寧市對“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團隊主持的“華南雙季超級稻年畝產三千斤技術”的攻關項目進行驗收。經現(xiàn)場測產后,專家組宣布該項目早季平均畝產為703.9公斤,最高產量達738.5公斤。

上午10時,試驗項目所在地興寧市新陂鎮(zhèn)新金村已是烈日炎炎,試驗田中是一片片齊整的淺黃,稻香隨風飄繞田間。“這一片都是我種的,長勢不錯。不過5月份連續(xù)下雨,發(fā)生了紋枯病,對結實有影響?!痹囼炋锓N植者李志新向袁隆平介紹水稻的情況。

興寧市的“華南雙季超級稻年畝產三千斤技術”攻關項目的組織單位是廣東省農業(yè)廳,技術單位是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華南農業(yè)大學和廣東省農業(yè)科學院,實施單位是興寧市農業(yè)局。

項目指導專家之一、華南農業(yè)大學教授唐湘如告訴記者,這一項目面積110畝,采用的是“‘超優(yōu)1000’品種+雙季超級稻強源活庫優(yōu)米(強源指增強葉片的光合作用,活庫指提升稻谷籽粒活性增加淀粉含量,優(yōu)米指提升米的口感和質量)栽培技術+缽苗機插秧”模式。

這一技術模式核心是:選用“超優(yōu)1000”,播種線精量播種,“超級稻壯秧劑”大棚溫室缽體培育壯秧,缽苗插秧機移栽,基肥深施“超級稻專用肥”70公斤/畝、返青分蘗期追施“超級稻專用肥”30公斤/畝,破口抽穗期噴施“超級稻米質改良劑”200克/畝,灌溉和病蟲害統(tǒng)防統(tǒng)治。

袁隆平在現(xiàn)場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已在全國選取了38個點進行第五代超級雜交水稻的培育研究。興寧市“華南雙季超級稻年畝產三千斤技術攻關”項目是第五代超級雜交水稻的試驗點之一。

“這個品種一個特點是抗倒伏?!痹∑秸f。

在現(xiàn)場測產驗收的專家組成員包括了曾培育出“汕優(yōu)63”水稻良種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等人。經過現(xiàn)場收割、稱重和測算后,專家組公布了驗收結果:平均畝產為703.9公斤,最高產量達到738.5公斤。

“我們國家的水稻技術已經是國際先進水平,如果這次雙季畝產3000斤能夠實現(xiàn),又將是個世界的新紀錄。”袁隆平說。

2014年10月,袁隆平主持的“Y兩優(yōu)900”品種在湖南龍山百畝攻關示范片中實現(xiàn)了畝產1000公斤的突破。

水稻庫存壓力大,分析師:托市政策取消時日不遠

水稻庫存壓力大,分析師:托市政策取消時日不遠

據(jù)報道,現(xiàn)在,南方早稻收購接近尾聲,東北粳稻上市在即。作為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水稻的價格漲跌影響著很多人的收入。記者通過調查了解到,今年早秈稻行情看好,粳稻可能會降價。不過長期來看,高庫存壓力讓稻谷漲價空間不高。

資料圖

南方早秈稻收獲已接近尾聲,從價格上看,江西瑞奇期貨經紀有限公司分析師湯青霞認為,雖然收購價下調,但是今年早秈稻的行情要好于去年。

湯青霞:今年早秈稻最低收購價比去年下調了60元1噸,從整體的收購上看,今年的早秈稻收購市場的熱度比去年要高漲的。以江西的市場為例,江西早秈稻得話開春收購是大概在2340元每噸,一周后得話已經快速上漲到2500元每噸,到了7月中旬突破了2600元每噸,從它價格上漲的這種速度和市場收購的熱情來看情況比較好的。應該說從總體的市場的這種價格來看,今年價格比去年要好的。

分析原因,湯青霞認為,今年秈稻減產是主要因素。另外還有國際市場的影響因素。

湯青霞:江西和湖南兩大早秈稻主要產區(qū),持續(xù)性的陰雨天氣會導致我們這個早秈稻的灌漿不足,影響它的單產,還有一個本身就是從國際市場角度來講得話,泰國的去庫存的政策執(zhí)行比較好,整體價格也是有所回升,所以國際國內兩個市場都比較有利于早秈稻價格的上揚。

前幾年,因為早秈稻價格低、成本高,農戶普遍不愿意種植。今年多重意外因素的出現(xiàn)無疑讓種植戶獲得了喜悅。但是看看東北,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進入秋季,我國東北粳稻產區(qū)將迎來收獲。但與南方稻谷不同,卓創(chuàng)資訊分析師陳曉姍認為,東北稻谷價格將出現(xiàn)“豐收、降價”的情況。

陳曉姍:2017年我國粳稻最低收購價,系政策實施十四年以來的首次下調,今年最低收購價下調至1.50元/斤,同比下滑0.05元/斤。卓創(chuàng)預計東北粳稻上市價格將分品種不同程度下調,下滑幅度0.03-0.10元/斤。新糧上市初期或呈現(xiàn)“高低價并存、價格混亂現(xiàn)象”。后市行情究竟能不能漲、漲多大幅度仍需要看國家粳稻托市收購力度而定,但總體上漲空間或不如去年。

國家糧食局發(fā)布數(shù)據(jù)稱,經過多年連續(xù)收儲,當前小麥和稻谷庫存處于較高水平,初步估算,小麥和早秈稻倉容缺口約100億斤。

卓創(chuàng)資訊分析師陳曉姍說,我國雖然已經開始“去庫存”進程,但是庫存壓力依然很大。

陳曉姍:據(jù)卓創(chuàng)統(tǒng)計,截至2017年8月我國糧庫稻谷庫存總量高達1.2億余噸,供大于求格局較為明顯。面對高額的庫存量和每年兩千萬噸左右的增速,稻谷去庫存壓力還是比較大的。

因此,江西瑞奇期貨經紀有限公司分析師湯青霞認為,國家對于水稻價格托市政策的取消,特別是秈稻,可能時日不遠了。不過取消托市收購有利有弊。

湯青霞:我個人覺得,快得話可能明年。至于說是否利好,我覺得可能要從兩個方面來看,一個是從價格市場化的角度看待,一個是從價格本身的角度來看待,因為從價格市場化來講,取消早秈稻市場最低價政策,有利于去理順稻谷市場這種價格關系,至于對于價格,價格本身來說,可能不算是利好的消息。

湯青霞認為,僅就秈稻而言,雖然今年下半年的價格依然會保持強勢,但是農戶應當調整種植結構,多種優(yōu)質稻谷品種。

湯青霞:未來價格得話,基于我們的判斷,我覺得今年下半年我們的稻谷還有一個相對偏強的態(tài)勢,人們對稻米的品質要求越來越高,應該在稻谷的種植上面,我們就秈稻種植上,應該盡可能去降低這種普通稻的種植面積,去提升它優(yōu)質稻的比重。在結構上調整,比較有利的。

水稻技術推廣:2007年主攻實用技術

水稻技術推廣:2007年主攻實用技術


  本網(wǎng)記者
<?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313在重慶召開的全國水稻生產技術暨農業(yè)部水稻專家指導組會議上獲悉,2007年全國水稻技術推廣將著力加快輕簡栽培、優(yōu)質高產栽培等八項實用技術的推廣應用,通過開展技術集成創(chuàng)新、試驗示范等方法,不斷提升技術到位率和普及率,為確保2007年水稻穩(wěn)定增產、農民持續(xù)增收做出積極貢獻。
  
水稻生產是我國糧食生產的重中之重,也是發(fā)展現(xiàn)代農業(yè)的重要任務。近幾年,我國水稻逐年增產,但主要是靠恢復面積提高產量。目前,我國除東北地區(qū)部分省還有擴大面積的空間外,其它地區(qū)已十分困難。因此,發(fā)展水稻生產的關鍵在于以科技為支撐,加快提高單產,體現(xiàn)在生產實踐中,就表現(xiàn)為能否將已有的水稻生產實用技術切實有效地應用到生產中去。
  
農業(yè)部全國農技中心副主任謝建華在會上著重指出,加快水稻實用技術推廣是促進我國水稻生產技術進步的關鍵。目前我國水稻單產長期處于徘徊狀況,良種良法不配套是主要原因?,F(xiàn)在,我國水稻良種不斷涌現(xiàn),但由于種植技術不配套、新技術推廣應用不到位等原因,良種潛力得不到很好發(fā)揮,導致單產提高緩慢。因此,迫切需要加快實用技術的推廣應用,促進大面積水稻生產的技術進步。
  
據(jù)了解,2007年水稻生產將以高產、優(yōu)質、高效、生態(tài)、安全為目標,突出區(qū)域化布局、規(guī)?;N植、標準化生產,重點推廣水稻輕簡栽培技術、高產栽培技術、育秧新技術、優(yōu)質高產栽培技術、節(jié)水栽培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技術和稻田高效綜合利用技術等八項技術。
  
對于2007年的工作,謝建華強調,實踐證明,辦好示范樣板是加快技術推廣的有效措施。2007年農技推廣部門要將示范樣板辦出層次,辦出水平,既要辦好高標準的樣板,更要辦好面向農民的示范樣板,把樣板辦成指導技術推廣的陣地,易于農民前往參觀,更要可學、能操作。工作中,還要進一步強化技術集成創(chuàng)新,將農民廣泛歡迎的免耕栽培、直播、拋秧、機械插秧等技術不斷完善提高。<?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農業(yè)部水稻專家指導組會議上,結合今年的水稻生產,農業(yè)部水稻專家指導組分析認為,不同稻區(qū)、不同品種、不同技術促進水稻增產都應抓好五大環(huán)節(jié),即育壯秧、平衡施肥、病蟲防治、避減災、預防早衰。其中,重點強調,對水稻增產影響最大、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是要培育壯苗,現(xiàn)在正值春耕時節(jié),秧田要控制播量,除南方中晚稻以溫育秧為主外,還是要大力推廣旱育秧技術。

水稻插秧同步精量施肥機,減少化肥用量

水稻插秧同步精量施肥機,減少化肥用量

湖南省龍舟農機股份有限公司研發(fā)的插秧同步精量施肥機。日前正在汨羅市紅花鄉(xiāng)石倉村作業(yè)。狄玄佳攝

對于種了400畝水稻的湖南省汨羅市羅江鎮(zhèn)種糧大戶李德輝來說,每季三次施肥是頗費工費力的一個活計。這兩年,李德輝跟別人合作成立了一個農機合作社,購置了多種農機,水稻整田、插秧、打藥、收割、烘干等多個環(huán)節(jié)都可以實現(xiàn)機械化了,唯獨施肥,還是靠人工。

李德輝告訴記者,水稻一個生長季除了要施一次基肥,還需要在分蘗和壯籽時各追一次肥。一個人一天可以撒20畝,每次施肥他需要雇兩三個人干好幾天,每天工錢是160元,加上管飯給煙,算下來一天接近200元。加上近年來化肥價格不斷上漲,用肥算得上是水稻種植成本中一筆不小的支出。

能不能讓水稻施肥也可以實現(xiàn)機械化?能不能把肥料用量和成本減下來?今年開始,一項插秧同步精量施肥技術的應用,讓李德輝的這個愿望變成了現(xiàn)實。

水稻真的需要這么多化肥嗎?

“這幾年感覺化肥好像沒以前管用了?!崩畹螺x向記者感慨說,前幾年水稻基肥一般用50斤就差不多了,這兩年開始,他把量加到了六七十斤。一方面因為下雨多會把肥料沖走一部分,李德輝覺得多施一點保險,另一方面,為了保障高產量,肥料用量只能增不敢往下減。

不光是李德輝,當?shù)夭簧俎r民都存在這樣的心理?!稗r民往往有個誤區(qū),想產量高就要多用化肥,這種想法是不對的?!蹦暇┺r業(yè)大學教授郭世偉連續(xù)做了幾年調研發(fā)現(xiàn),很多地區(qū)農民施肥量過多,每畝水稻用肥量都在20公斤以上,這還是一個保守數(shù)字。

而我們的水稻真的需要這么多化肥嗎?郭世偉告訴記者,水稻的世界平均用肥量是每畝10公斤,像日本和菲律賓等國家,這樣的用肥量足以保證水稻高產。當前我國水稻的當季利用率僅為35%左右,施肥量過大、施肥方式不科學是重要原因。

“農民給水稻施肥都是表施和撒施,很多肥料是水溶性的,稻田經常灌水放水,養(yǎng)分容易隨水流失,特別是六七月份下雨比較多,大部分肥料被雨水沖走了。不但影響了養(yǎng)分利用率,導致增肥不增產,而且過量肥料的投入還導致了氮磷等對水體的污染?!睆男≡谀嗵锢锩罎L打的湖南龍舟農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術平對這一點體會頗深。

看到這些年因水的富營養(yǎng)化導致太湖藍藻暴發(fā),肥料流失成為農村水體面源污染的主要來源,王術平覺得,該為解決這一問題做點什么了。

少用肥照樣能讓水稻“吃飽吃好”

水稻生長過程中到底需要多少肥料就可以“吃飽吃好”?怎樣施肥能減少肥料流失、把肥料都用在“刀刃”上?從2013年開始,王術平在汨羅市紅花鄉(xiāng)的一塊稻田開始了試驗和摸索。

要提高肥料利用率,改進施肥方式、化肥深施是一項有效措施。在很多歐美國家,糧食作物以化肥機械化深施為主。有文獻指出,碳酸氫銨表施時氮的平均利用率為30%,深施時平均利用率可達到47%。循著這一思路,在天氣、灌溉、施藥等條件完全一致的情況下,4塊試驗田分別按照常規(guī)肥料用量的55%、59%、60%、80%來施用,只不過施肥方式有所不同——用人工把肥料球放置到4~6厘米深、距秧苗4厘米處的土壤中。最后試驗結果表明,四個試驗區(qū)的產量和常規(guī)施肥方法的產量非常接近,也就是說,減少肥料用量、改進施肥方式是完全可以保證水稻產量的,這讓王術平心里有了底。

到了2015年,試驗區(qū)擴展為7個,肥料品種又加入了緩控釋肥作對比,最終結果顯示,采用距水稻植株4cm、深度5cm的穴施肥的方式,在節(jié)肥三分之一的情況下仍增產4.5%,節(jié)肥14%的情況下實現(xiàn)增產9.5%,這讓王術平的信心更足了。

那接下來,就是研究怎樣把化肥深施到水田的問題了,農民不可能靠人工一棵苗一棵苗地去點穴施肥,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配套農機的研發(fā)是關鍵。

施肥量和施肥位置實現(xiàn)精準控制

在北方小麥區(qū),通過機械化肥深施、種肥同播,可以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實現(xiàn)一次施肥、后續(xù)不用追肥。那么在水稻田是不是也可以實現(xiàn)呢?

答案可沒那么簡單。湖南省農機鑒定總站副站長吳文科告訴記者,化肥深施在北方旱作地區(qū)比較容易實現(xiàn),在南方水田地區(qū)比較難解決。旱地只需開溝、撒肥再覆上土就可以了,但水田里有水,僅靠肥料的自身重力進不到泥土里去,而且肥料遇水易溶解,管道出口很容易形成堵塞。

必須要給肥料一個向下的推動力,把肥料打進土壤中才行,這個動力怎么給呢?王術平帶領他的團隊反復研究、不斷嘗試。一開始模擬打針的原理做了一個樣機,這對液體是可以有效推出去的,但肥料是固體的,一株秧苗只需要1.2克的量,細小的管子在作業(yè)中很容易堵住。而且電機需要帶動活塞反復上下運動,高速運轉情況下,也容易出現(xiàn)故障。

此路不通就推倒重來。左思右想、苦苦思索,一天,爆米花筒靠螺桿轉動升溫擠壓形成動力給了王術平很大的啟發(fā),根據(jù)這個原理,王術平團隊成功地研發(fā)出了螺桿動力系統(tǒng),可以持續(xù)、均勻地將肥料推送入土壤中。

不光要把肥料深施到水田里,還要做到精準控制施肥量和施肥位置。通過固定施肥管和插秧爪的距離,實現(xiàn)施肥位置定點;通過調節(jié)螺旋電機轉速,實現(xiàn)肥料輸送定量。終于,與插秧機搭載聯(lián)動的同步精量施肥機研發(fā)成功,并獲得國家專利。

每畝可為農民節(jié)省肥料近百元

三年前,李德輝試著買回一臺施肥機,雖然不用再人工撒肥了,但是有個最大的問題是撒不均勻,有的禾苗到了收稻的時候還是青的,一畝地少收了快200斤,之后再也沒用過。

今年,李德輝在自家的兩塊早稻田用上了湖南龍舟農機股份有限公司的插秧同步精量施肥機。3畝試驗田每畝只用了30公斤復合肥作基肥,后期并沒有再追肥,而同一田塊的3畝多對比田還是按照傳統(tǒng)的施肥方法用了25公斤基肥,又追了7.5公斤氯化鉀和10公斤尿素。水稻收獲后的測產結果讓李德輝喜出望外,兩塊試驗田中一塊產量與對比田相差無幾,另一塊還每畝增產了11公斤。

“這肥料施進土里,就不用擔心被沖走了。肥料少用了30%,還省去了兩次追肥,一畝地僅肥料和人工成本就能節(jié)省近百塊。”看到效果這么明顯,李德輝又接著在中稻和晚稻田用了20多畝。

“70%的肥料用量還有下探的空間,可以把氮肥的量再減一點?!焙淆堉坜r機股份有限公司新品項目部負責人狄玄佳告訴記者,公司不斷優(yōu)化技術,攻克了防碰撞結構、防掛草、配合插秧機行走速度、智能化監(jiān)控等技術難點,使得機械在水田作業(yè)環(huán)境中更可靠,更耐用。目前,這款水稻插秧同步精量施肥機已經通過了國家農機具質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的農機鑒定,今年下半年將投入市場。

“龍舟的插秧同步精量施肥機結構和原理比較科學,解決了市場上同類產品不能精準控制施肥量和施肥位置的難題,定位、定量施肥實現(xiàn)水稻需要多少施多少,有效地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減少了肥料流失和浪費。”吳文科評價說。

王術平表示,如果能將這一機械和技術大面積推廣,按全國5億畝水稻(考慮復種指數(shù))計算,全國每年可少生產肥料1100萬噸,大大減少資源消耗和環(huán)境污染。

標簽:水稻   施肥   肥料   技術

廣告咨詢:18215288822   采購熱線:18215288822

聲明:農機大全所有(圖文、音視頻)均由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若您的權利被侵害,請聯(lián)系 56325386@qq.com 刪除。

載注明出處:http://m.121vipspeaking.com/news/276140.html

留坝县| 衢州市| 南京市| 东乡族自治县| 肥西县| 吐鲁番市| 木兰县| 闽清县| 霞浦县| 临漳县| 峨山| 平乡县| 东源县| 隆德县| 盐边县| 芜湖县| 济南市| 涟源市| 冀州市| 东光县| 天津市| 托克托县| 运城市| 永修县| 冀州市| 丰城市| 耿马| 伊通| 鹤山市| 磐石市| 时尚| 鄂尔多斯市| 庆云县| 政和县| 商河县| 卓资县| 通州区| 枣强县| 唐山市| 右玉县| 建平县|